书生意气

人生若用四季来形容,青葱少年永远都是四季如春



小林一茶(こばやし いっさ、1763年—1827年),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俳句诗人。一茶一生坎坷,三岁时丧母,八岁时父亲续弦,十岁时继母生了弟弟后一茶更是备受冷落。四十岁时唯一疼爱他的祖母去世,于是孤身一人前往江户流浪谋生。三十九岁时父亲去世,然而继母和弟弟拒绝他继承家业,一茶愤而离家。五十一岁时一茶返乡定居,并娶了妻子,不幸的是所生的四个孩子都先后早夭,结婚第九年,爱妻也离开人世。

六十二岁的一茶续弦,两三个月便告离异。六十三岁再次娶妻。六十五时家中失火,屋宇家具尽付一炬,一茶亦于是年十一月染病,因医治无效而逝世。这样的一生对一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俳句主要是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者的反抗。愤愤难平的少年意气,在诗歌俳句里磨灭化作一句。

わが春やたどん一つにい小菜一把

一把小菜一块煤,

此乃我春天。


小林一茶俳句里的春天是如此地苦瘠,又带着莫大的知足常乐。他写下春天的俳句里是没有“樱花”的赏心悦目之美。月满花枝,良辰美景在诸多俳句诗人笔下数不胜数,小林一茶在坎坷的少年时期,大概没能与家人一起坐在樱花树下团聚吧!

弹指一挥六十余年后,江户时代末期出现了歌颂樱花的俳句

さくら sakura

弥生の空は yayoi no sora ha

见渡すかぎり miwatasu kagiri

霞か云か kasumi ka kumo ka

匂いぞ出ずる nioi zo izuru

いざや iza ya

いざや iza ya

见にゆかん mi ni yukan

(1888年10月)


在日本,春天是和樱花开花一起来临的。早春同一时间内樱花“开花”的几个地点联成的一条线,每年这条波状曲线在日本列岛上由南向北推进。樱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民族的骄傲。日本观赏樱花的历史悠久, 同日本文化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平安时代(公元七十四年至一一九一年),日本就有举行“樱花宴”、向花惜别的风习。不过, 那只是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娱乐活动。诗人墨客也曾以樱花为主题写下了许多美丽的“俳句”和“和歌”最古老的著名的《万叶集》中,赞颂樱花的“和歌”就有四十三首之多。到江户时代(公元一六零三年至一八六七年) ,观樱才逐渐演变为民间的活动。


樱花的特点,是先开花,后长叶; 花开得快,凋落得也快。天气一转暖,樱花突然齐放,如烟似云;但是一夜风雨,它又迅速调谢,遍地落樱。如果天晴气爽,它的花期也只有十天左右。日本人民喜爱樱花,主要是由于它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在灿烂的阳光下,樱花突然开放,它的明朗、 鲜艳和美丽,仿佛可以使人们把积在心里一冬的郁闷,全部散发出来,产生一种意气奋发的少年感。


“意气之美”来得那么短暂,伸出手掌心也接不住的美意呀~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唐朝诗人们,也没有永远留住少年的意气,“意气”之美仿佛是海市蜃楼的幻觉,是诗仙李白求之不得的“镜花水月”。但有一位青葱少年于延历二十三年(804年),偕同最澄法师随遣唐使入唐学法,抵唐之后,辗转到长安(今西安),后访寺择师,在翌年的三月,拜在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受到惠果法师的倾囊相授,同年十二月,惠果法师示寂,空海于是四处参学,于次年(806年)十月回国,留唐二年多。回国时携回大量的佛教经典,这位少年就是空海法师,19岁入唐,把唐朝的盛世里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纳入了胎藏密法。


空海法师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向曾经在印度那烂陀寺修行的般若三藏学习梵文,806年归国后,将悉昙体梵文字母传至日本,使得悉昙体梵文字母完整地保存于日本。传说在梵文字母拼写原理的启发下,空海法师发明了日本字母平假名,随着时间的推移,片假名在平假名的基础上也逐渐形成,因此,空海法师为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还是有名的书法家,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共称三笔。无论是汉字书法还是梵文书法,空海法师都达到非常高的造诣。


十九岁的空海法师,因遇到一名僧侣授予“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而放弃已就读一年的大学明经科,加入修行的行列。空海法师与俳句诗人小林一茶同样是不曾经历过“春季”的少年,可是“意气“之美始终如一地追随着他们的内心。

何为意气?又或意气何为?让我们归根本源,从“意”字的结构谈起,意,读音:yì,传统儒家理论认为人对事物的思想与情态和对事物的态度。先秦儒家非常重视意对外界事物的看法,认为人对事物与行为好坏的看法都是由意造成的。故汉刘向《说苑·修文》:“检其邪心,守其正意。”

 

【卷十】【心部】意

解释: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於记切

 

说文



心字底上载着“日”字,恐怕有人要问为什么不是“日”当字首,而是居中的一位。【真言宗】 依秘密真言而为宗,故名真言宗。又真言属秘密藏,为如来三密中之语密,故又称为密宗。

“意”字之中正是“大日如来”,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大日如来依梵音可译成毗卢遮那佛,“如来”即是“佛”的意思。


大日如来名称出现在公元七世纪善无畏三藏翻译的《大日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里。“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万物,能利养世间一切生物,大日之光为不生不灭。宗教学名词,“大日”之意胜于太阳。摩柯为"大""毗卢遮那"是光明遍照之意;又译大光明遍照,亦称遍照如来。大日如来是遍照一切世间万物而无任何阻碍的法体,众德圆满,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处,无昼夜之分,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有情无情,都能受到恩惠,启动萌生佛心,获不可思议之成就



相传,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就是所有天皇的祖先,所以,在此之后日本天皇就将天照大神都和佛教的大日如来联系在一起,如此之下日本就成了大日如来的化身,而天皇就是大日如来的后裔。天皇也就借佛教的地位而慢慢复苏了……

战场上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凋零如同开败的樱花树一样。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有谁不想永远朝气蓬勃,永远青春常驻。花无百日红,就连樱花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之轮。

江户时代(日语:えどじだい;1603年-1868年),又称德川时代。从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开创幕府开始,历时265年。从庆长二十年(1615年)大坂夏之阵灭丰臣氏、统一全国后历时253年。是日本历史上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

在命运之轮的碾压之下,“意气”恐怕早已是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什么比一把小菜,一块煤更像春天呢?小林一茶用俳句做暗喻,讽刺着当时的社会环境,意气与物哀的趣味是一脉相承的,意气语境与物哀语境是不同的语境,物哀是古代王朝宫廷的产物,意气“美”不是大自然中的山川之美,不是鸟木虫鱼之美,而是人之美。而人之美的载体是身体,因而是“身体之美”。

身体审美与“通”、“粹”、“意气”诸概念维护着江户时代近二百七十年间的社会安定,文化娱乐重心由乡村文化转向城市文化,城市人口迅速扩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享乐化,导致市井文化高度发达。有金钱而无身份地位的新兴市民阶层(町人)们努力摆脱僵硬拘禁的乡野土气,追求都市特有的时髦、新奇、潇洒、“上品”的生活,其生活品位和水准迅速超越了衰败的贵族、清贫而拘谨的武士。

江户时代诞生于町人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物哀,风雅,幽玄一样是古典日本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意气已经初具现代审美的一些特点了,同时也昭告着过去的终结。

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肉身垂垂老矣,心归来去之时,是否依旧是少年?



评论

海上牧云寂

©海上牧云寂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