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玄妙意




“幽玄”的审美意识,形成于日本中世,由藤原俊成等歌论家以多角度的探讨逐步规范了其美学内涵。以崇尚“余情”之美为核心,从发展历程方面,是遵从偏重“妖艳”到讲求“恬淡”,在变化中丰富了它的内容。“幽玄”也是日本歌论、能乐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念,又是日本美学观里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意识。“幽玄”的审美意识,形成于日本中世,由藤原俊成等歌论家以多角度的探讨逐步规范了其美学内涵。

1,神道禅机

日本民族在历史洪流最初期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恰巧日本善于学习他国的文化精髓,在借用“汉字”时也让汉民族的“道法自然”融通入“神道教”里。神道教的神道又称天道,语出《易经》“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日本人称称皇室、氏族的祖先与已逝的伟人英雄之灵魂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岳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称为“かみ”。“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在当时的日本扩张开来,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吸收道教与佛教学说后,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日本神道教对“灵”的十分崇拜,“灵”的“原型”通达着佛经经典里的“天龙八部”含义,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

佛陀向弟子迦叶传法的那一朵花,瞬间化作“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领着幽冥众生开悟。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六道众生处于轮回之道,道内的魍魉灵魅逐渐引申出“阴翳幽美”的玄妙。


2,大道无形

8世纪末,日本佛教僧侣的权力亢进,日本天皇欲抑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教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至明治时期,日本民众普遍信仰这两个宗教。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教的神社,两者浑然为一体。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至江户时代末期,又有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 

直到9世纪初至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佛教都是极为盛行,神道教由于没有严密的教义体系和完备的组织,一时成为佛教的附庸。佛教把本地垂迹说应用到对神道教所奉之神的解释方面,谓佛或菩萨是本或本地,而日本神道教的诸神是佛或菩萨为应机说法而显现的化身(或分身),称为垂迹;有时也把日本诸神作为佛教的护法神。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先后形成两部神道和天台神道等。 

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一部分神道学者把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朱熹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主张神道教独立;从而出现吉川惟足的吉川神道、山崎斋的垂加神道等学派。

 德川后期,由荷田春满倡导,中经贺茂真渊、本居宣长,至平田笃胤,逐渐形成复古神道;依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古代典籍阐述神道教义,反对儒、佛,并利用部分儒、佛学说和某些西方神学思想来解释日本美学“物哀,幽玄,侘寂,意气”等范畴为中核的审美意识。“幽玄”一词本来是汉语词,历来的研究表明:最早的用例出现在汉少帝的悲歌中;在其后的六朝和初唐的各种文献中都可以看到。梁武帝时代诗人王筠的《回师草堂智者约法师碑》中的“究竟微妙,洞达幽玄”等,用于直说事物的本质。日本的“幽玄”一词,与佛教用语关系密切。《临济录》的“佛法幽玄”,最澄《一心金刚戒体诀》的“得诸法幽玄之妙,证金刚不坏之身”,空海《般若心经秘键》的“释家虽多未钓此幽,独空毕竟理,义用最幽玄”等说法。强调佛法的趣旨深奥。到后来用“幽玄”来表达审美意识的时候,与这种佛教用语的含义是很不同的,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关系。


3,象生两仪

“幽玄”的核心是“余情”,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种以“神似”的精约之美,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和想象,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日本著名学者大西克礼先生对“幽玄”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幽玄”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七点:

1、隐藏不露,笼之于内。如正彻所谓的“轻云拥明月”、“山雾绕红叶”。

2、与露骨、直接、尖锐的感情表现相反,具有优美、安详、柔和性。如“霞满春花之所”。

3、带有与隐微荫翳相伴的寂静。如鸭长明所讲的“秋空夕暮,杳无音信”。

4、深远。特别是之精神上的东西,如深奥难解的思想。

5、具有内在的充实性。其中凝集着不可言传的意蕴。即所谓的“内容丰富”。充实性也意味着与大的、重的、强有力的有关,甚至与“长高”、“崇高”相联系。

6、有一种神秘性和超自然性,虽关乎宗教、哲学的观念,但仍可感受到其中的“美的意识”。

7、以一种非合理的、不可言喻的、微妙的意味为主。

总之,“幽玄”有着与佛教思想相关的神秘之美,在文学中或表现为凄厉之境中的妖艳之美、或一定程度的壮美。

4,花开两朵

幽兮冥兮,应无形兮,在中国,大量的古代神话和道教典籍中都有阴曹地府的记载,中国人把世界万物都分为两极,这就是中国的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草木成精的说法“藤精树怪”,这个道理也出于道家的阳神可以 “聚则成形,散则为零“。甚至可以成精的包括石头,有灵气的任何物都可以变化成形。并不拘泥于六道。但是始终包含在阴阳的理论中。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人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最初学说原理,

阴,古作“侌”,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阴”;阳,古作“昜”,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阳”。“侌”字从今从云,意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昜”意为“发散气体”。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之道,朗朗乾坤,无论是禅宗佛法的“显”,又或者地藏法门隐匿在神社道路两旁结绳内,世间万物美丽的连同着倒影映衬着佛法妙意。


5,法身无量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地”是大地,大地是一切万物所依赖生存的,任何一物离开大地都不能生存,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载、能生的意思。“藏”是宝藏,财宝足以救济人的贫苦,圆满人的事业。这位大菩萨有无量的法财,布施给一切苦恼众生,且使他们都能修行成就,如同宝藏一样,所以叫做“藏”。

地藏菩萨传至日本之后,发扬广大,在田间道路两边都摆放着地藏菩萨。梵语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具有七义:

  (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

  (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

  (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

  (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

  (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

  (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

  (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日本妖怪里有一个“座敷童子”,ざしきわらし),主要指岩手县的传说中的一种精灵,是住在家宅和仓库里的神。它会以小孩子的姿态附在家中,传说只要有座敷童子在,家族就会繁盛。如果在一起玩耍的伙伴中,你看到的明明都是熟悉的面孔,却总感觉比最开始时多出一人,这时候多半就是他搞的鬼。座敷童子是个只能被小孩子看到身形的很老实的妖怪。也因为如此,常常有一些自私的日本地主家庭会请法力高深的神道法师,以结界困住他们,控制他们的自由。无私的僧侣们在结界外摆放着地藏菩萨石像,祈愿度化着被困住的“座敷童子”。


6,葛饰北斋

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他还是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葛饰北斋在大胆吸收荷兰风景版画手法的同时,又继承日本名胜画的传统,细心观察江户市民的生活风俗,创造出《狂歌绘本·东都名迹概览》。《富士三十六景》(1830)则是结合西方手法和日本情趣创立的新样式代表作。在这46幅系列作品中,北斋完全通过自己的眼睛,从人们生活的角度观察自然。日本灵峰富士山的巍峨形象,通过与庶民生活诸相的对比,出人意料的构图、或瞬间即逝的千姿百态,呈现出令人目眩的丰富表情。

北斋还以日本各地的山川大海为题,创作了其他风景版画杰作。自然通过北斋的视觉而被把握住本来面目,并与画中人物互感。他的具有革命意义的表现形式,对当时江户市民的冲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北斋的才能不仅在风景画领域,而且在读本插图、花鸟画甚至《百物语》这种妖怪画等所有画域都有崭新的表现,还反映在肉笔画中。他自号“画狂人”,直至90岁去世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作品。通过多产的作画活动,他追求的主题既有自然,也有人间生活、鬼怪世界。他将进入其见闻的包罗万象的事物的本质,作为一种“动态”来理解,以超常的机智和富有戏剧性的想象力来把握和表现这样变幻莫测的现象。

在日本动画片里作为同样精通浮世绘的阿荣,充当着葛饰北斋的助手,她对父亲的成就相当不服气。“那丫头不管什么都想画好,不想说自己不会画”,对此父亲葛饰北斋心知肚明,因为他就是风景、读本插图、花鸟、美人、春宫、鬼怪各种绘画方式都有很高的造诣。阿荣绘画技巧高超,而要成为优秀的浮世绘画家则需要拥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和扎实的生活常识,同时还需要有自己的风格。在拥有自己的风格的路途中,阿荣屡遭打击:有一回一户人家请阿荣画地狱图,阿荣只顾细致描摹地狱小鬼们的惨状,却没有想到她作画的目的。因为太形象,吓坏了有心病的富家太太,差点出人命。最终是葛饰北斋为地狱图添加了一尊地藏菩萨,才化解了危机。葛饰北斋代表着平安时代以后到明治维新以前的美学思想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主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学领域,将中国作为技能的“艺”和作为理法的“道”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于“艺道”的思想。和歌曾被看作是艺道中最主要部分。在日本产生和演化的,以“艺道”为传统载体,并逐渐与西方美学思想的研究相结合的美学理论的总称。日语的“美学”一词来自德语的“asthetik”。19世纪中江兆民最先使用了这一术语,20世纪2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美学在日本的传播,日本开始系统研究美学问题。从那时起,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日本正式确立。日本在翻译和诠释西方美学著作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与日本传统美学思想相结合的日本美学,他们认为技能的训练固然十分重要,但只偏重技巧,理法或“道”便会减弱。于是主张超越单纯技能方面的训练,追求内在性的修养,以达到“幽玄美”的境界

评论
热度(1)

海上牧云寂

©海上牧云寂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