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阅读笔记(二)

主人公保罗终于迎来对决帕迪沙皇帝沙达姆四世,阅读《沙丘》好比阅读人类的政治逻辑;谁能在沙漠里看见闪烁不定的黄金?只有“造物主”。



《沙丘》原著小说分为两个三部曲,共六本,分别是:《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沙丘神皇》、《沙丘异教徒》、《沙丘牧师会》,故事背景纷繁复杂,弗兰克·赫伯特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观、政治学、哲学、宗教、神秘学、环保理念,人物关系盘根错节,离奇的宗教布道仪式,拜占庭式的阴谋诡计,以及海量的生活细节,再加上大段大段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气势磅礴又不失细节。


保罗的儿子雷托,他和他爸爸一样只相信邓肯。命令那些被征服者制造了无数个“死灵”,世态总是在变化,“死灵”(过去的人)忠于旧日的厄崔迪领袖。


雷托以一种讲道理的语气答道:“要求我们的神必须完美,这是多么顽固的思维啊。希腊人在这方面就要理性得多。”


“理性的宝贵,”他说,“只有在无言而真切的宇宙背景下才会体现出来。”



毋庸置疑,我是我们祖先的集合体,是他们争夺存在感的竞技场。他们是我的细胞,我是他们的身体。我指的是守护天使,是灵魂,是集体无意识,是心理原型的源头,是所有伤痛与喜乐的容器。我是他们得以觉醒的必然之选。我入定就是他们入定。他们的经验就是我的经验!他们的知识精华都是我的遗产。那数十亿人合而为一便是我。


——《失窃的日记》


保罗的儿子对大臣莫尼奥说:“倘若无视思想的需求,莫尼奥,像有些人那样,那么我们会丢失内省的力量,无法理解感官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假如抛弃肉体,就等于卸下了搭载我们的车子的轮子;而要是拒绝情感,我们就割断了与内在宇宙的一切联系。我最怀念的正是情感。”


忠诚,背叛,这是人类最直接而又强烈的情感。也许有人会称之为天真,但书中的雷托知道这只是“非自我意识”。坦诚真实不是人的本性,而就是人本身。

评论
热度(4)

海上牧云寂

©海上牧云寂
Powered by LOFTER